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金融科技是我国贯彻双循环战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抓手,我国需要高度重视并结合国情着力创新发展金融科技。《金融科技15讲》围绕金融科技这一重要议题,由15位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的研究者,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保监会等的监管者,腾讯、中国建设银行等的从业者集体撰写而成,专家们从各自的角度,结合实践案例,对金融科技这一新兴事物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金融科技创新对于凝聚金融发展新动能、深化数字化转型的特殊重要意义,认识金融科技创新的实质、标准、发展逻辑,科学研判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边界,进一步激发金融科技创新潜能,助力新经济发展。
《金融科技15讲》于今年6月出版,其中收录了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金融研究院院长蒲海涛《以科技破解普惠金融“不可能”三角》一文。文章指出,普惠金融自身存在着“普、惠、险”的“不可能三角”,这使得广大农村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传统金融需求和新时期更广大老百姓的新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小微企业融资 “难”“贵”“慢”“险”的问题长期存在。在没有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平衡 “普”“惠”“险”三者的难度非常大,这也导致诸多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服务存在商业可持续与公益服务的定位和边界模糊。
数字金融服务与有效监管对缩小普惠金融差距至关重要。在“普”及金融服务方面,通过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和建立互联网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使用成本、文化程度、地域限制造成的鸿沟。在“惠”及更广泛群体方面,金融科技的进步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大幅降低了单一金融服务的成本,进一步保障了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供应链金融中的信任传导机制,有效提升了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在降低金融服务风险方面,借助机器学习、联邦学习等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信用状况评估模型,优化金融服务机构的风险控制系统,为缓解金融服务供给侧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为普通大众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
疫情期间,数字普惠金融对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赋能线下企业数字化转型、顺畅金融服务流程及提供资金支持做出了重要贡献。以移动支付能力为基础,通过线上平台搭建的生活服务生态圈在疫情期间能够较好地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金融科技也从多个维度全面赋能疫情下的中小微企业,创新企业服务模式,以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的特点加速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微企业走出疫情困境。在顺畅金融服务流程及资金支持方面,金融科技从提高金融机构线上服务效率、优化供应链金融保障企业资金需求两大方面保障了顺畅的金融服务及资金支持。例如,腾讯云面向金融机构推出的全线上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打破了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还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将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能力进行了有机结合,应用于供应链业务全流程,为供应链金融中的各类主体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并实现了非接触式业务办理。
展望未来,应紧密围绕国家数字普惠金融战略布局,积极发挥金融科技的引领力,借鉴数字普惠金融已有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拓宽普惠金融的产品和客户覆盖范围,让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惠及百姓民生。对此,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围绕数字普惠金融的新要求完善监管规则,确保行稳致远;
二是鼓励有资质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更大范围开展试点,完善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
三是持续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普惠金融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主体与利益相关方的深度互动,协同推进;
五是大力培养创新型金融科技人才,持续提供复合型智力支持。
1数实共生·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 | 腾讯金融研究院 X 腾讯云 X 毕马威
2022-03-29
2022-03-24
2021-12-24
2021-12-22
5数实共生·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 | 腾讯金融研究院 X 腾讯云 X 毕马威
2022-03-29
2022-03-24
2021-12-24
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