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6日,由金融科技50人青年论坛联合腾讯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作为支持单位的“数据资产要素与经济新动能”主题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软件成功在线举办,这是“战疫中的金融科技发展”系列会议的第四场,也是该系列的收官会议。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意见》首次把数据要素纳入进来,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生产要素,并提出“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是对近年来数据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政务效率、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引领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开创之举。
同时,《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监管领导、协会专家、学界代表、一线机构和企业嘉宾,以及来自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西南财经等高校的青年学者出席此次会议。会议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主持。
在专题发言环节,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信息百人会张平,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以及腾讯研究院首席数据法律专家王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政策解读、未来展望和观点分享。
陈道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陈道富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对于数据要素的思考,同时分享了对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的简要解读。
陈道富首先指出,不能离开现实世界谈数据的规范问题。数据是物理世界在数字空间的映射,所有的数字根源于物理世界,并反作用于物理世界。数据是为了提升物理世界运行效率,在数字空间中,利用低成本的方法发现规律,提高现实世界中行为决策的效率、针对性等。陈道富认为理解了以上概念,才可以挖掘数据价值的来源,确定数据规范要点。
其次,陈道富从产业链、资源资产的诉求角度介绍了当前应当进行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完数据后,数据必须具备可交易性,才可成为数据资产。而为了实现数据的可交易性,首先需要确定交易对象以及明确权利归属。陈道富认为数据的使用和描述,不应该损坏被描述对象,因此要设定隐私的边界。同时,在数据使用过程中,更要注意规模效应以及可能产生新的经济现象。
最后,陈道富简要解读了《意见》,指出其中的三个重点:第一,需要进一步推动政府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第二,提升数据资源价值;第三,注重数据的整合与保护。同时指出,《意见》中还有三个部分涉及数据要素。一是培育大数据市场,提高数据的可交易性。二是数据的产权交易需要行业自律以及在法律规范上的进一步探索。三是数据要素应当在应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价值。
张平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信息百人会
张平教授从战略高度对数据要素和在生产与效用空间的拓展进行了介绍。
首先,张平认为数据生产的高成本和使用的低成本具有对外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用的双重属性,表现出俱乐部产品的特点。作为生产的新要素,数据要素不是简单地拓展物质生产空间,而是将作为信息,智能化拓展生产体系和消费者的效用空间,即拓展非物质空间。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物质占比不断下降,服务业占比的提高,这是基本的需求规律。新的效用评价一是在时间价值纬度被纳入新的衡量角度,二是在新的思维空间中比纳入心理效应衡量。服务业不具有规模递减特征,而是新的衡量体系告诉我们,随着时间价值和思维空间价值具有了“收益递增”特征。数据要素使得服务业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脑空间效应的拓展与满足。新的新生产体系和效用体系不仅仅局限于“边际效用递减”的一般物品和服务的规律,更开启了新效用空间,随时间和心理效用有“边际效用递增”的空间状态。
服务业基于数据化,从不可贸易部门转变为完全可贸易部门,都不需要任何物流,如金融、知识产权、教育、远程医疗、视频会议,可贸易,而且完全可贸易,比物质贸易需要物流还更可贸易,即完全可贸易。因此服务业基于数据转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数字化将实现服务业的可贸易,将推动我国服务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中国服务业全球竞争力。
张平最重要的基于数据的战略思维是:中国不仅要依据于数据扩张物质世界,更需要依托于数据扩张非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三个思维维度,一是重力思维,有物质;二是三维空间思维,空间确定;三是单向时间思维,有一个固定的走向。未来基于数据开拓的非物质的三个虚拟维度,一是无重力的非物质状态,即比特世界,具象可呈现但非物质;第二是非三维空间,增加了意识维度等多维空间,如梦的多层次,可以通过任意多维度进行三维投影嵌套;第三,时间的非单向性,历史可被重复。新的三维与物质老三维,拓展了最少三倍以上的组合下的市场与生产空间。这是数据要素对传统生产与效用空间的批判与拓展。
最后,张平认为数据要素是中国未来全球化竞争能力的根本,而不是简单的物质能力,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和效用要素的新拓展,需要一组制度层面的改革,知识产权、隐私认证、公共治理、人的关系按互联网或区块链定位等。无制度体系,无广泛人们参与,无平等治理,数据难作为新生产要素拓展生产和效用空间,数据要素竞争必然被体制束缚于物质,没有全新的竞争力。
陈文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陈文从相对微观、理论层面的三个方面谈到了对于这个话题的看法。
一是介绍了前两年,在国内没有确定的数据规范以及数据市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的乱象以及早些年的“数据原罪”,在去年的大数据行业整顿,相关规则逐步建立的过程中,被曝光出来。陈文指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基础设施尚未建成时,大数据公司面临着模式选择的问题。大部分公司选择作为中间商采集数据,并在采集过程中进行数据加工,因此出现了数据获取合规性的问题。陈文认为平台化模式是解决数据来源合规性的有效方案,即数据的产生者(如个人等)产生数据,基于数据交易平台授权给数据的终端需求者企业使用。但这一点目前在国内较为罕见。
二是从三个方面谈到数据要素发展的障碍。第一是认为在数据共享方面需要解决利益问题,但指出目前政府的角色不清晰,各地新设的地方大数据管理局的协调能力有待加强。第二是在数据定价方面,指出目前的一些研究和定价方法的可操作性低,实际应用价值不大。认为当前数据被提升到要素层面,需要在经济学理论方面有所创新,以进一步解决数据定价问题。第三是在数据治理方面,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增量数据如何确权这一问题更为重要,同时提出如果进行源数据隔离,无法充分发挥数据“1+1>2″的价值,在数据治理过程中应当提高数据匹配效益,这里面需要技术的持续创新。
三是谈到如果数据资产要素具有国家战略意义与价值,国有资本应当加速进入大数据行业。但也需要根据数据在现代经济体中的定位做一些深入探讨,数据是否足以上升到土地要素的地位或者石油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如果数据是数字经济命脉,国资的介入应当达到什么程度值得思考。同时,陈文认为个人数据供给存在非常明显的外部性问题,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数据供给过度,需要政府予以干预,干预方式应当予以创新,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可以考虑设置受损方的补充机制等。
王融 腾讯研究院首席数据法律专家
王融对数据资产要素如何推动经济增长进行了介绍。她认为中央对数据要素的重视由来已久,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已与传统生产要素并列,成为信息化时代重要的生产资料。王融认为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既是数字化时代的“新石油”,也是社会关系的隐射。数据价值要素的开发既要关注其经济属性,也要关注其社会关系属性。
对于数据要素如何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王融认为在个人层面要重视个人权利保护,平衡个人信息保护和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要求的关系;在产业层面要建立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有序的竞争环境,重视数据财产权益保护,呼吁政府数据共享,为社会数据资源提供保障;在国家层面,数据关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要将当前的司法实践上升为制度保障,共同实现数据价值的开发。最后,王融强调要实现数据的安全、发展和开放,既要平衡以上三方面的关系,也要通过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活力,通过技术为数据价值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接下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张倩分别从支付及相关方面,对以上嘉宾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王素珍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
王素珍首先从三个层面简要总结了专题发言嘉宾的观点。
指出在宏观层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标志着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进入了新时代。4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提升到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同等地位,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数据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在实践中,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都在探索运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非常注重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使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国际方面看,大多数国家都将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等方面都做出了前瞻性的布局。在中观层面,要注重隐私边界问题以及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在微观层面,数据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商业价值,亦是构建产品创新的基础。
紧接着,王素珍从支付角度谈到了三个方面。
首先肯定了数据在数字经济中的价值与作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日益成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就基础性战略资源而言,数据可以帮助有效落实各类创新驱动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关键性生产要素而言,数据可以充分发挥乘数效应,赋能各类市场主体,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激发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
紧接着介绍了数据在支付清算领域的价值与应用。在支付清算领域,随着支付账户实名制全面落实以及生物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广泛应用,支付数据的隐私属性不断增强。支付服务主体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会涉及大量敏感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如何防范敏感信息泄漏和滥用、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规范数据保护规则、推动支付数据的高效合理运用,关系着广大用户的信息和资金安全,也是支付清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王素珍最后介绍了协会在数据治理领域的三项工作。其一,协会成立金融大数据专项研究组,广泛开展相关市场调研研究,积极探索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二,协会积极组织一系列关于金融大数据的研讨会和培训班,搭建行业沟通交流平台,增强会员单位对数据治理、数据资产管理和数据安全建设等方面的认识。其三,协会根据监管部门相关规定,结合国家金融科技产品检测认证工作,提高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的要求,同时督促会员单位和行业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张倩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
张倩对以上学者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分享对数据资产和经济新动能的部分观点。
张倩副秘书长对数据、信息和数据资产的概念和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通过量变形成信息,信息通过质变形成数字资产,并随之形成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张倩副秘书长提出,实现数字资产新动能的关键是流转,其流转的法律基础是信任和确权。数据、信息和数据资产形成的新动能,将形成对市场的新需求和对机制的新需求,进而推动经济、金融、社会的发展。数字资产在市场层面的新需求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权限确认、数据恢复产业和科学技术发展,数字资产在机制层面的新需求将对建立相互信任机制,市场定价机制,数据公平公开机制和资产保护机制等四个方面形成挑战和机遇。
在研讨与交流环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研究中心、阳光金科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针对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研讨与交流环节由腾讯金融研究院秘书长、CFT50青年论坛首席召集人杜晓宇主持。
刘瑞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
刘瑞明介绍了理解数据资产的三个层面,指出了数据资产对于推动新动能充分发挥的方法。
第一层面,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基于数据资产形成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市场、新领域、新技术的变革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本身对于GDP、就业、税收等一系列经济发展目标的推进。如在线教育、网络交易等基于新要素的新产品、新市场等等。在这一层面,刘瑞明指出,数据独立于其他四大要素存在。
第二层面,基于数据资产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行业的改造和革新,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生产组织模式的转变、新价值的创造,从而带动“新动能”。如基于大数据的金融科技服务对于金融配给效率的提升等。在这一层面,刘瑞明指出,数据资产可能作用于一、二、三产业,并大大提升土地、资本、劳动、技术层面的生产效率。
第三层面,基于数据资产的制度变革与完善,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制度的完善,实现社会效率的提升,进而对于新动能的激发和推动。如基于大数据的社会管理,电子政务的便民以及最近几年恶性犯罪数量的下降等。
最后,刘瑞明指出,当前对于数据资产对新动能的推动,呈现出第一层面、第二层面、第三层面逐次递减的现象。但刘瑞明认为,推动数据资产新动能的充分发挥,应当在以上层面进行全面的关注与推进,三个方面均不可偏废。
王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强从数据资产发展现状,数据资源要素特点和数字要素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当前,个人信息采集方式不断多样化,生活类、公共服务类和行业类数据规模大幅提高。作为信息化推动最早的领域之一,金融业累积了大量高价值数据,成为数据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之一。受益于数据资产的日益丰富,信用评估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目前,政府公共数据资源正加快整合应用,效果显著,但社会数据资源仍处于比较封闭的生态内。
从数据资源要素特点看,地方产业中,传统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发展较为成熟,而数据资产尚未被提升至与传统生产要素同等重要的地位,数据所有权并未确切保障。从需求角度看,地方政府对数据资产的需求较大并希望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汇聚公共服务数据资源,逐步引入社会数据资源,再以数据资源来说吸引第三方企业开展创新应用,但二三环节发展缓慢,难以落地。
最后,王强从中短期的角度对如何推动数据资产形成市场化配置进行了介绍。他认为数据想要资产化需要建立严格数据治理体系。在行业层面需要建立数据治理架构,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形成企业级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在区域层面,由政府设置准入门槛,依托法规制度来保障。短期内政府需要切换思路,创新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加快制度顶层设计,加强激励考评考核,激励各级主体主动参与其中。
王硕 阳光金科首席战略官
王硕从金融科技行业的角度,谈了自己对于数据资产要素发展的三点展望与两点建议。
王硕首先表示,很高兴当前政策支持数据资产要素的市场化发展,将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对各行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金融科技角度来看,数据资产要素发展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做文章。
一是建立高效可共享的政务数据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当前,很多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地方上探索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政务等,本质是实现政务地区数据的线上化、平台化、集约化。而在政策引导下,政务数据需要在全国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平台对于各方开展金融服务和创新都有很多益处,也将极大降低交易成本。
二是推动数据确权、定价、流转规范化,将会带动轻资产行业金融服务创新的蓬勃发展。银行等机构,对于电商、信息产业等没有土地、房产等抵押品的轻资产行业,往往缺乏适配的金融产品支持。而一旦数据成为资产可以实现质押,将会迎来很好的发展契机。当前,在供应链领域已有一些基于应收账款的数据质押产品创新,未来是一个重要创新方向。包括现在火爆的直播电商,“手机是新农具、数据是新农资、直播是新农活”,都是有很多创新的机会。
三是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化应用,以及数字新基建的发展,将会带动数据多元化发展。移动互联网,是人与人相连。而物联网等,将会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这将带动金融创新从消费行业向一二产业深入迈进,智慧农业、智慧制造的金融服务都有很多新的机遇。
紧接着,王硕谈了两点对于行业和监管的建议。
其一,建议尽快制定数据共享的行业标准。当前,消费、产业等数据标准差异化太大,应该从行业规范发展角度,尽快启动相关数据行业标准制定,这对于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以及数字化金融服务的发展将产生质的影响。
其二,应当做好数据分类分级的保护,并平衡好数据隐私与创新的关系,这对行业规范发展和业务创新将有积极的效用。
许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许可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出了五大问题并给出了解决之道。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面临着以下五大问题。
第一,科斯问题,即数据资产的产权界定。许可认为对数据资产的界定要从对数据产权转化为对数据财产权的界定,要从流动性的角度出发,从动态的角度建立数据资产的使用权管理制度。
第二,阿罗问题,即数据市场对手双方的双边交易困境。解决这一问题许可认为可以引入数据交易所。交易所可以通过建立交易制度,提供技术支持,强化信任关系,为交易提供安全可信的环境。
第三,Robin问题,即平衡个人信息权益和企业数据权益的关系。他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个人信息权利和数据权的二元结构,明确企业的忠实义务,并引入基于风险的规制和场景义务加以解决。
第四,莱维问题,即信息的自由度问题。许可认为可以通过引入数据的公共治理,设立数据的法定许可制度并通过对“重要数据”的界定,明确数据使用的边界。
第五,陈胜、吴广问题,即数据流通后的责任分配。许主任认为要建立三元归责原则,单独侵权责任自行承担,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若无第三方,则自行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即可。
1数实共生·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 | 腾讯金融研究院 X 腾讯云 X 毕马威
2022-03-29
2022-01-06
3产业为本 金融赋能 | 腾讯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第四届金融科技发展论坛
2021-12-04
2021-12-01
5数实共生·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 | 腾讯金融研究院 X 腾讯云 X 毕马威
2022-03-29
2022-01-06
7产业为本 金融赋能 | 腾讯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第四届金融科技发展论坛
2021-12-04
2021-10-15